本文由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過去一年我常常被企業主管問到關於永續的議題,大致上不外乎是:
- ESG是新的風險,範圍太廣,增加成本,企業在預算和資源上是否可以負擔?
- 國外好像有人在反ESG浪潮?
- 我的企業先作碳盤查,以符合規定與要求,但我不明白對我的企業有何幫助?
- 永續與ESG有太多的專業名詞,即便每年做了永續報告的企業,仍不清楚其中的關聯性、優先順序和如何運用。
從承諾到行動(From commitment to action)
事實上,在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周桂田教授在去年12月的「碳競爭力100強大調查」指出,2020年台灣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1.46億噸占全台灣排放總量2.85億噸的51.14%,前30大排碳大戶的排放總量約1.24億噸,占製造部門的85.3%,占全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3.6%。傳統高碳排製造業超過九成有淨零目標;電子高碳排製造業有八成;在淨零方面,有三成的電子高碳排企業有涵蓋範疇一、二、三的淨零目標;減排措施方面,有五成的電子高碳排企業有涵蓋範疇一、二、三的減排措施。供應鏈減排計畫中,電子高碳排企業有五成有供應鏈減排計畫。
日前臺灣證券交易所宣示未來四大發展方向,包括「建構ESG生態系」、「強化外國證券複委託服務及管理」、「推動資安防護升級暨大數據專案」、「積極推動及活化創新板」。其中針對「建構ESG生態系」的目標,提出7項行動方案,涵蓋整合性ESG資訊平台、推動ESG評鑑、促進多元化ESG商品發展、F4永續發展轉型、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及揭露、進行人才培育及強化投資人關係連結,提升國際競爭力。
證交所年終時再次強調2023年底發布ESG評鑑架構及指標內容,2024年起進行ESG評鑑,2025年初發布ESG評鑑結果,並研議公司治理評鑑在「雙軌並行」一定期間後適時退場。鼓勵ESG商品多元化發展,推動證券周邊單位永續發展轉型。這意味著台灣在永續政策正在快馬加鞭與全球規範連結,不僅表達執行的決心,也形同告知該政策有刻不容緩的急迫性。
ESG的趨勢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計劃的責任,通常屬於企業社會責任(CSR)和可永續發展專業部門。 全球著名的Morningstar Sustainalytics於年底所公布的《2022 年企業 ESG 調查報告》向全球556家企業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專業人士(包括來自亞太地區的188家)詢問了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方式。特別在亞太區隨著公眾和媒體越來越關注氣候和極端天氣事件,企業 ESG 計劃更多地關注環境問題而不是社會和治理問題。儘管如此,調查結果表明社會問題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並且已經追上全球的腳步。
亞太ESG前十大議題趨勢依序:
- 公司營運的碳排放
- 廢棄物和汙水處理
- 產品和服務的二氧化碳排放
- 職業健康和安全
- 產品和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 人力資本
- 商業道德
- 人權/含供應鏈的人權
- 社區關係
- 資安問題
其他還包含土地使用及生物多樣性、ESG投資決策、韌性等等。
近期挑戰
在這份調查中也特別指出,亞太區企業面對執行ESG的挑戰,依序包含:
- 外部因子(COVID、武力戰爭等)
- 設定議題及目標
- 缺乏內部專業人才
- 預算的控制:亞太區明顯比全球差
- 報告及揭露部分挑戰也較全球低
有趣的是,這份調查結果顯示,亞太地區的企業對於ESG議題及目標設定,與全球相較並不太差,但是在企業戰略的方面,就專業人才、預算以及未與公司內部KPI結合三方面卻與相對較落後。
事實上,將 ESG 納入公司策略將有利於管理業務績效和價值, 包含: 管理階層可加強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提升品牌商譽,是加強 ESG 揭露的無形收益。有形收益則包括提高員工留職率、提高投資回報率(ROI)和降低風險 。
在稽核和外部認證方面,由於永續報告的指引和框架,仍是以Task Force for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和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和GRI為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無疑在ESG的行動計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許多公司正在採取措施加強內部治理和控制環境,以便為溫室氣體(GHG) 排放和氣候相關揭露做好準備,四大會計師近兩年來也在這方面積極部署新的服務。
儘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正在積極努力滿足對高質量ESG績效指標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勤業的調查報告指出,3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另有25%的受訪者表示,高質量數據是最大的挑戰。為了改善這一狀況,99%的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或多或少可能會投資更多的技術和工具。最終,獲得及時和更高質量的數據,以及更嚴格的紀律和ESG準備,可以幫助釋放轉型和創造價值的機會,推動戰略選擇,從而幫助滿足利害關係人更高的期望。
MSCI在上個月發表的年度《ESG與氣候趨勢展望報告》更提到地緣政治和總體經濟風險,將改變投資者評估其投資組合中,公司對社會和財務表現產生的影響。ESG風險是金融風險,對於投資者而言,此次報告提到,ESG和氣候變遷問題將是前所未見的風險,企業將面對新出現的問題以及氣候危機所帶來的長期威脅。
該報告也指出,2023年將新增32項ESG和氣候投資趨勢主題,如供應鏈創新、公司治理改進、保險公司和銀行將擴大碳排放追蹤範圍、實驗室生產的商品和碳資產作為資產類別,以及綠色債券和核能等。這些新投資趨勢主題將使法人重新對金融風險作更仔細的評估。
誠如美國華頓商學院教授Dr. Christopher Geczy在最近對機構投資者進行的調查指出,法人投資時,將納入ESG的重大性,最主要原因就是降低風險,其次是客戶需求。因此無論是揭露的法遵需求,還是為了氣候變遷的驅動因素,甚至是符合企業管理的優化和永續經營的理想,以終為始,風險管理將是企業未來制勝和永續最重要的課題。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風險與機會證書,工研院企業淨零風險管理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