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卓越領導者的修練學:關鍵十策略,從收服人心到駕馭環境,思維完全躍升的實戰聖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我認識的所有領導者都一樣,他們用各種方式克服諸多障礙,都強調自我認識的重要性。
有些人很早就展開這個過程,也有些人起步較晚,不過這都無關緊要。自我認識(self-knowledge)和自我創造(self-invention)是一生的過程。在孩提或青少年時期就努力了解自己並成就自我的人,直到如今都還繼續自我探索、反思自身的經歷,並測試自己的可能性。不少人也是直到中年才開始自我重塑,比如小羅斯福和杜魯門總統就是。有時人們只是對自己的現狀、或正在做的事情不滿意,而尋求改變;有時則是因為遇到的情況和杜魯門一樣,必須付出的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我認識和自我改造的過程中,獲得有形和無形的回報,但如果你一直不加以改變,就只能一直拿到原本就在手頭上的結果,而這可能比你真正希望或應得的成果還要少。
除了自己,沒有人能教會你如何成為自我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把一些傑出領導者的做法進行整理,稱為「認識自我的四堂課」:
- 你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 承擔責任不歸咎於他人
- 學習一切需要的
- 在反省中建構未來藍圖
領導學第一課:你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維吉尼亞大學麥金塔爾商學院教授吉布.艾金(Gib Akin)曾經研究六十位管理人士的學習經歷。在期刊《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中,發表了一篇經典的研究論文,他說:「有管理人士的陳述驚人地一致……學習是一種個人轉變。人們並不是將所學的知識當作資源,反而是成為了煥然一新的人……學習不是為了擁有,而是為了生存。」
艾金列出的學習模式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 模仿:以一個認識的人或歷史、公眾人物作為榜樣
- 扮演:先試想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該怎麼做
- 實際練習:將問題視為機會,透過處理問題的經驗來學習
- 驗證:透過實行來驗證想法可不可行,並從結果中學習
- 預期:形成想法,加以實行,在行動之前就先充分學習
- 個人成長:比起專業技能,更加關注自我理解,以及「價值觀和態度的轉變」
- 用科學方法學習:先觀察,並將觀察結果化為概念,接著透過實驗蒐集新的資訊
艾金採訪的管理人士列舉了兩種學習的基本動機。他說:「首先是對知識的需求,『他們渴望知識,有時投入全部的注意力,直到獲得滿足』。其次則是對自身『角色的認知』,也就是一個人如何認知自己是誰,以及自己應該成為的模樣。」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沒有充分表達自己,好的管理者會有自知之明,他們知道學習是改善缺陷的途徑,也是邁向展現自我的一大步,並且認為學習能夠完善自我,但學校不會教這些而只能靠自學。
有些人達到某個人生階段之後,就會覺得自己必須學習新事物,唯有如此才能獲得更多,否則就只能滿足於較低的標準。
第二課,承擔責任不歸咎於他人
對我而言,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智慧的。
卡普蘭是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娛樂、商業與社會與跨領域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是一位成功的編劇和製片人,並定期在《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發表文章。
一九八○年代中期,他才三十多歲,就已經是迪士尼製片部門的副總監,正展開第三段職業生涯,他因涉獵廣泛而受到迪士尼招攬,從電視業到報業,甚至高級政治,他無一不通。卡普蘭雖然對許多事情都很了解,但對電影業卻知之甚少,然而他對自學過程的描述,正好解釋了是如何承擔起自我創造的責任:「在開始這份工作之前,我讓自己參加了速成班,連續六週,每天看五、六部電影,試圖看完過去幾年間所有大獲成功的作品;還盡可能多閱讀劇本,看看其中的哪些元素讓這些電影如此出色。我可以說是讀了『自己的電影學校』,讓自己更加了解商業和藝術……在我身處的環境中,熟悉所在領域的生態是很重要的。」
我幾乎可以從任何情況中學習,因為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奇的
「比如我在研究所修讀文學時,認識作家和評論家,往往就等於認識了一個新世界;到了華盛頓我必須了解政治圈;而在這間公司,我必須了解電影人。公司大約有一百位核心編劇,我開始有系統地閱讀他們每個人的一到兩部劇本。剛來時有人說我必須花三年的時間才能上手,但九個月後,片廠老闆說我已經就位了,還讓我升官。不到一年時間,發現雖然自己仍然不時遇到一些挫折,但我就像那些在這裡做了很久的同儕一樣,可以表現得出色。我認為這是源自於為自己定下的紀律,還有對於成功的渴望,以及舊有職業技能的轉移能力。無論是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政治圈和電影業,總會用到許多類似的手腕。無論去到哪裡,都要與周遭打好關係。」
「我剛到職時,首先做的就是整天坐在片廠老闆的辦公室裡,天天觀察與傾聽他所說或所做的一切,因此編劇或製片來找他時,我就坐在一旁。他講電話時,我也坐在旁邊聽,甚至會聽到他和地位相當的人在互相角力,聽著他如何拒絕別人、同意別人,如何迴避、如何說服。」
「我會隨身帶著一本黃色便條紙,在一開始的幾個月裡,只要聽到任何我不懂的句子、業界術語、人名,或任何自己沒有做過的策略、不理解的交易決策,或是任何業務、財務方面的細節,我就會寫下來,並且定期四處奔走,找到可以給我解答的人。」
「無論遇到的人多麼遲鈍、想法有多麼愚蠢、或是廠商 對我遊說任何枝微末節的事情,每一次的接觸都十分有益,因為每一次都是我的第一次,每一件事都是全新的,所以我對每一個經歷都敞開胸懷。如果我遇到別人認為乏味、愚蠢和想避免的情況,也可以從中學習,並會開始學著過濾掉這些做事方法,只留下對我有益、重要的,或者不得不做的事。」
第三課,學習一切需要的
若說領導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熱情投入生活,那麼實現的關鍵就是讓自己充分就位,就像卡普蘭剛加入迪士尼時那樣。充分就位只是定義學習的另一種方式,而學習就如同卡普蘭的做法,也正如我在這裡所談論的那樣,遠遠不僅是吸收一套知識或掌握一門學科而已。學習同時也是看到環境的現狀和可能性,理解自己的所見所聞,並根據理解來採取行動。卡普蘭不只是研究電影產業,他還擁抱並加以吸收,進而達到理解。
我們聊天的過程中,我說我認為這種學習與反思經驗有關,卡普蘭回答:「我還想補充一個因素,那就是渴望獲得經驗。有些人可能很厭惡自身的經歷,因此不會從中學習;唯有渴望吸收新知,勇於面對可能令人不安的情況,才有辦法學到東西……這是一種態度,一種無畏、樂觀和自信的態度,不要害怕失敗。」
「不要害怕失敗」,請記得這一點,之後將會詳細討論。
第四課,在反省中建構未來藍圖
卡普蘭不僅是看了大量的電影、讀大量的劇本或長時間待在辦公室裡。他除了做到這一切,還反思他看到、讀到和聽到的,並產生新的理解。
反思經歷就是與自己進行一場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在正確的時間問出正確的問題,並發掘自身與生活的真相。比如,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對我有什麼影響?對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如此一來就能找出所需的知識並加以運用,或者更確切地說,恢復了自己原本就知道,卻曾經拋諸腦後的事物,用作家歌德的話來說就是:「要當一把錘子,而不是一個鐵砧。」
唯有真正理解,知識才能真正屬於你,自我認識也是如此。我們的感覺往往較為原始、只看得見眼前的事件,但唯有明白自己為何感到快樂、憤怒或焦慮,否則這些事件對人們來說都毫無意義。比如每個人都曾經被主管辱罵過,但當下或許只是咬緊牙關,不敢回嘴,接著跑去遷怒於某個什麼也沒做錯的朋友,這種遷怒的情緒會干擾自我的生活,並削弱生活品質。但我並不是在說當下應該頂撞上司,而是要冷靜去理解整個情況,才會有答案,唯有理解之後,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