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2023企業決策的永續趨勢:將氣候風險視為轉型加速器

2023企業決策的永續趨勢:將氣候風險視為轉型加速器

本文由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立法院在農曆年前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總統於2月15日正式公告後,便是正式上路了。主管機關環保署今年首要任務,就是根據這部母法,完成碳費徵收的制定,包括決定費率、徵收對象、計算方式等。過去這二年企業界因為碳焦慮所準備的因應措施,將隨之調整及落實。

永續趨勢:全球企業面臨加速轉型

企業也得開始建立更精準的碳盤查計算工具,以因應即將上路的碳費課徵制度。碳定價機制的建立,也將加快企業碳盤查和推動ESG減碳的腳步,最終目標,仍是協助企業能夠加速轉型,朝向永續的目標與全球接軌,落實企業價值,創造企業更大的商業利益。

雖然許多大公司正在制定永續發展策略,並發布 ESG 相關數據,但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國際社會正在對企業的努力進行更嚴格的審查,這不僅是台灣政府鼓勵企業加速轉型,即便是永續先行者的歐洲,也在去年11月通過歐盟第一套「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Draft 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 ESRS),其中產品或業務決策被描述為 比實際更環保,意味著企業必須更大幅及快速的轉型,才跟得上法規的速度。

因此無論企業想從解除碳焦慮,或是開始籌畫永續報告的揭露,抑或是大刀闊斧開始著手能源轉型以及加強企業的公司治理等等,筆者在此先整合2023年S&P 、勤業眾信及CDP報告中值得注意的趨勢,請企業朋友先行留意。

2023企業決策的永續趨勢:將氣候風險視為轉型加速器

法規正在塑造永續發展的議程並改變投資者和公司處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投資的方式

監管機構對企業的永續發展努力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在 ESG 議題上表現得更積極主動。除了上述的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歐盟的ESRS,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必須在新的一年中,針對SEC 註冊的公司,披露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的整體價值鏈排放量。而2023年起對高階主管的薪酬披露,將變得更加嚴格。同時,對於產品是否為漂綠(Greenwashing)的爭議,也在COP 27之後,更加嚴格限制。

訴訟風險以及聲譽風險形成一種新趨勢

有些公司可能會因為公司尚未符合必須揭露的門檻,還不須披露永續發展目標和實踐細節,以免負面影響。然而在目前台灣的社會環境下,公司治理對環境以及利害關係人的透明度,卻有著被大眾及投資人期待的標準。在此背景下,ESG相關訴訟及商譽的風險將可能增加。2023年公司將面對重新盤點的永續發展承諾的力度和深度,以及他們支持的優先項目。法人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或保險公司)也加強檢驗企業是否符合永續投資的標準,尤其是在氣候方面。因此,公司在董事會中,必須針對營運策略和流程方面,從材料到排汙、在勞動力韌性、供應鏈安排、資安風險、環安衛生相關單位及策略,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以確保它們符合永續和ESG指引的公開承諾。

(source: S&P Global)

氣候帶來實體風險的成本上升,將加速對調適(Adaptation)和韌性(Resilience)的投資

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會面臨極端氣候所造成實體風險的影響。在上一篇文章中,筆者已經提出,2022年全球因為天候和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極端氣候帶來巨災不僅限於颱風,暴雨、乾旱以及土石流等等,台灣和各國面臨相同的威脅。氣候風險不會因為國家經濟開發程度而有差異,但是對於氣候威脅的調適和復原力則會因為國家的經濟實力而有很大的不同,COP 27也在會議中強調了這個重要性。因為在保護生命財產和經濟生產能力方面,調適和韌性將變得與氣候轉型一樣重要。

這些是每個企業在年初進行預算規劃、年度目標和決策項目中,必須列入經營管理及風險管理的議題。

面對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提高,適應新的勞動力動態的就業,對企業是一大考驗

由於 COVID-19 時期,員工流動率和變動率異常高,對人才的激烈競爭,員工對健康、福祉、文化、靈活性和福利的期望等,在過去兩年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因此,許多公司引入了新的激勵結構、福利、工作場所文化舉措(彈性上班、多元、平等和共融(DEI)策略,和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努力)和職業發展機會,以促進員工體驗,以利吸引和留住人才。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動態,企業也將進行調整因應。

除了促進員工的工作體驗,有助於保持長期競爭力,如果職場文化與他們的價值觀和期望不一致,員工也會調整他們投入到工作中的時間和精力,或者離開現職去尋找新的機會。許多研究機構(如麥肯錫)近期紛紛表示,公司發現,雖然總薪酬仍然很重要,但其他因素,包括工作場所的靈活性和工作的意義,在許多員工考慮繼續留任或離職時變得更加重要。

然而2023年經濟的不確定性增高,這些狀況都可能再度面臨考驗,企業必須在人才策略方面,有更機動性的調整。

儘管自2022年所面對的極端氣候風險、經濟不穩定、人才短缺、地理政治的戰爭風險、供應鏈中斷、資安對營運的衝擊等諸多風險議題,持續在2023年發酵,未見消退,ESG的重大性(materiality)逐漸為大家討論和熟悉;而法規的演變也日益嚴格。如果可以將氣候目標納入企業總體戰略和宗旨,賦予董事會權力,透過採取氣候行動建立信任,並鼓勵利害相關人採取行動,考慮長期機會,繼續投資新的技術,推動系統級變革。

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必須面對如何將企業決策與實踐永續議題的密合度逐漸拉近,在決策與實踐之間重新定錨,快速掌握挑戰與契機,ESG就不再是風險,也不是額外的成本,而成為公司由風險管理出發,旨在優化企業營運表現,重新與資本市場契合的加速器,也是轉型與創造營利的投資。

2023企業決策的永續趨勢:將氣候風險視為轉型加速器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 重大因素分析證書,工研院TCFD, CDP, SBTi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返回頂端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