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想像一下,每次在執行設計思考會議、腦力激盪工作坊,或是任何失敗的會議體驗,都有一個共通點:
●不清楚自己身處在流程的哪個階段?
●什麼時候才算是已經搜集到足夠的資訊?
●在把一籮筐的構想轉化成解決方案前,必須蒐集到多少構想?
其實,設計思考的成效不如預期,很多時候跟引導者不了解工具的優缺點有關。
你一定聽過在大型國企企業中,蘋果、微軟、Goolge、Twitter等都會使用設計思考來解決他們商業問題,你會看到如Twitter提供的一些知名服務,就是透過一個良好的設計思考「流程」而來。
另外,已故的前蘋果賈伯斯更是設計思考流程的引導大師。他對於團隊中該「腦力激盪還是該開始聚焦」的時機,有精確的直覺。並且憑藉著這項能力,帶領團隊找到精彩的解決方案。內部也有人用「現實扭曲力場」一詞,描述賈伯斯精通於引導與跳躍思考的能力。
所以在流程中,是否有合適的時機點與工具來判斷當下設計思考的轉折點?使丹佛大學教授用「發散VS收斂」幫助你區分流程轉折點。
▍用「發散VS收斂」的方式,來規劃思考流程
在「尋找下一個潛在機會」時,心智狀態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討論的時候盡可能的發想各種可能的新構,稱為「發散」方式;第二種是將討論的範圍聚焦在最關鍵的需求、功能或最有機會與價值的潛在解決方案,稱為「收斂」方式。這兩種狀態通常會以雙鑽石圖來理解設計思考流程的階段。
也就是說,在設計思考的前期階段,從設計挑戰的問題定義與釐清,就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團隊盡可能打破限制,用更宏觀的視角找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當我們把問題搞清楚,就成功了一半。
▍找出轉換發散與收斂的時機
找出轉換發散與收斂最好的時機,就是善用「時間限制」。如果你將創新專案的期限延後,大家就會發散更多的創意想法,如果你想讓大家聚焦在短期可以快速執行的創意,就可以試著把時間提早,這樣團隊的心智模型就可以隨著引導者的限制條件來轉換討論的方向。
除此之外,最好在設計思考流程的初期說明現在是發散思考、腦力激盪的時間,在轉換到收斂階段時要再提醒一次,收斂階段就是設法將不同的構想,重新搭配組合一次,透過篩選過後,在第二次說明的階段就能淘汰掉一些構想。
接著,開始整併與組合構想,以形成具邏輯的計畫藍圖。
▍進入收斂階段的注意事項
雖然經過層層討論與轉換,在收尾階段再把便利貼發給大家,共同決定哪個是最佳構想。至於沒有進入收斂階段的構想,該怎麼處理,這部分可以由引導者決定。有些引導者會鼓勵參與者直接放棄這些構想,但也有些會把它們留存作為資料庫,一直保留到專案結束。
不過臨時會有更好的構想從後續流程激發出來,那是不是就要從頭開始?所以在這個階段,讓其他小組與參與者有保留發想的權利,也會有幫助。
設計思考執行成功的重要關鍵,是清楚知道自己身處於流程中的哪個階段。引導者才能調整該在發散還是收斂階段,該讓大家各自提出想法,還是該歸納並排列優先順序,掌握轉換心智模型的最佳時機,才是設計思考的最佳起點。 文章來源:《設計思考全攻略》概念X流程X工具X團隊,史丹佛最受歡迎的商業設計課一次就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