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本文由 讓狂人飛教育林佳瑾顧問 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你還在相信「默默做事」就是對的嗎?

我們發現 YZ 世代年輕人可能在工作中默默做了很多事,卻不懂得「做人」,為此面臨排擠、打壓、不被老闆信任等種種難題,反而是他們眼中不怎麼會做事的人,因為懂得討高層或老闆歡心,在職場中卻能無往不利、生存得很好。

隨著浸淫職場的時間愈久,我們會漸漸發覺,很多人、很多事不再非黑即白,是與非的中間可能橫跨了龐大的模糊地帶 ──沒有絕對的敵人或朋友,好人的相反也不一定就是壞人。很多職場中不會說的潛規則,以及應該遵循的生存守則,不分世代,你都應該要知道!

2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1. 職場如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收起鋒芒,適時圓融

職場中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人成天都忙著算計和比較;有些人看似無害,遇到問題卻恨不得把你再往前推一些;還有些人永遠不肯承認錯誤,犯了錯只想甩給別人。

我們無法改變他人,更不可能改變環境,所以只能改變自己。工作是情境題,不等同你的人生。為了在當下身處的環境生存,我們不得不形塑出足夠適應當下情境的模樣,也不得不做出適時的退讓。

可能會為了往後做事更方便,而選擇收斂自己曾經的稜角,變得圓融,甚至有些油滑世故,但自己可以選擇守住一些底線和原則,比如不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去傷害他人。

難道認真做事錯了嗎?當然不是!只能說他們忘記融入情境因素。同樣的事情放進不同的情境裡,就是會產生不同結果。而身處嶄新環境,本來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樣子。例如:獨自創業的時候,有些事情在老闆的角色可以做,但進入其他組織成為員工後,可能在個性上就無法像先前當老闆一樣強勢,必須有跟過去不同的應對方式出現。

你需要意識到,無論是老闆或員工的角色,你展現出的那一面都只是你的一部分,受到工作的「情境因素」影響,但不代表你的本質改變了。

3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2. 「工作界線」可以模糊化,但「人際界線」要分清楚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明明工作能力強、職位也高,為什麼跟老闆講話卻可以擺得非常低姿態,或是願意做一些與位階全然不符的工作?在職場中,本來工作崗位上就沒有什麼絕對的界線。即便職位和專業是企業心理顧問,但若公司的專案執行流程上卡關,老闆詢問有沒有相關流程順序的看法時,仍可以協助發想。

只要可以讓公司因為自己的存在而變得更好,無論是在專業面向,或是一些自己「順手」可以完成的其他面向,都值得去嘗試,至於評估做與不做的關鍵則是「自己不會因此感到不自在」。

但在除了老闆以外的人際界線上,在組織中就應該要劃分清楚。面對同事間的請求,或期望你給予工作上的協助時,除非知道他真的有萬不得已的理由,否則最好先拒絕。因為你無法判斷對方是不是單純只想偷懶,而若你又因為幫忙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品質與績效表現,最後倒楣的只會是自己。

我們與人為善,但卻不能作職場上的濫好人。可以跟老闆保持亦友亦工作夥伴的關係,來自於你們有共同目標—都是為了讓組織成長、變得更好,同時你也能從多做一點點中實現自我價值。

然而跟組織成員間,則應該保持友好但不親近的距離,當同事尋求工作上的幫忙時,除非對方的請託也與組織方向一致,但多數人通常只是因為不想做才丟給別人做,此時就需要審慎評估自身狀況後,再決定是否提供協助。

4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3. 自我價值實現不等於專精專業,試著當個通才

你的專才不等於自我價值,工作也不該成為自我價值的證明題。有個 Z 世代員工過去大學讀的是外語相關科系,進入公司後,原先是想做翻譯或溝通一類職務,沒想到被老闆要求去做行銷、社群小編,這名 Z 世代員工不僅工作得不快樂,甚至出現憂鬱的現象。

原因正是他的自我價值感,是源於大學所學的專業,他認為他的價值在於提供與外語相關的能力,而不是其他不相干的事情。「專才化」是 Z 世代正在經歷的人生,他們的通病是會將學了好幾年的專才,視作自我價值的證明,同時還可能會與工作執行力相互串聯,這就成為痛苦的開端,如果自己的專才暫時無法發揮,就會陷入自我價值低落的狀態。

有專才,又能夠通才,才會成為不可取代的人才。通才並非樣樣都會,但每件事又都不專精,而是能串聯好幾個專才,並願意多方嘗試。

本身有一個做得很好的專業,但當公司碰上困難、老闆詢問你意見時,如果可以抱持「我來思考看看,自己可以做到什麼」,並且把原本可能只有 30、40 分的專案管理做到 60 甚至 80 分,不僅拓展了專才的廣度,或許還可以帶著成果向老闆談判相對應的薪資待遇。由此可知,專才是基於工作上的不設限而來,慢慢愈變愈多後,能夠相互連接,就成為通才。

5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4. 我們終須面對「社會化」,但別忘了保有自我的底線

職場就是小型的社會縮影,無論哪個世代,無論你願不願意,進入職場後,都必須學習「社會化」。社會化的精髓在於,你能夠接受,也願意快速改變。

我們慢慢發現,那些可以真正得到某些成就、對社會帶來影響力的人,往往本身能力不一定多強,但一定具有某種人格或領導魅力、能夠將大家凝聚起來一同做事的人,也就是「高度社會化」的人。職場中的「社會化」,並不一定是要你融入同事的小團體,變得跟大家一樣。

只要能夠不冒犯、得罪別人,在與人相處時,自己也不會感到不自在,其實就已經達到職場社會化的標準。不必刻意迎合,但也不會我行我素、例行性的工作都確實完成,偶爾犯錯也能快速補救,而不會造成他人麻煩。如此一來,雖然跟團體不是太親近,或是跟別人不太一樣,大家通常也不會過於在意,對你的評價就算不到 90、100分,起碼也會有個 80 分。

人之初,不一定是性本善,甚至在職場中我們不得不看到人心險惡的一面,無論別人如何,只要你知道自己是善良的就好,但同時,我們還是要學習如何與人為善。YZ 世代的年輕人總會說「不想成為連自己都覺得討厭的那種人」,所以會看不慣某些職場文化,甚至因而感到痛苦沮喪。

但我們必須承認,想在職場中生存得更好,就需要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堅持,你只需要明確知道,那個樣態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一種被情境塑造的生存姿態,如此一來,你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選擇與努力,而非因無力改變而討厭自己。

6無論哪個世代,都該遵守的 4 個職場生存守則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職場溝通相關研討會】

擺脫夾心餅乾,展現領導才能—主管敏感度暨溝通力專訓

擺脫夾心餅乾,展現領導才能—主管敏感度暨溝通力專訓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返回頂端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