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方智出版《你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時間:用集中感知力,活出沒有極限的人生》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我在二十幾歲時,曾一度覺得不再知道什麼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我不再關心能否把事情做好,而是想知道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上。我覺得失落又孤獨。我跟朋友提起這件事,他建議:「妳何不試試靜心?」
回到現在發生的事情上我開始靜心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腦海中的想法一個接一個,腦袋裡有個聲音不停出現。這些想法既是關於我、我應該做的事情,也是對我周遭發生的事情的種種評論。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出一個方法讓忙碌的思緒安靜下來:不執著於那些思緒和感受。我發現,越是不執著於靜心時跳進我腦海中的任何東西,那些忙個不停的想法就越少發生。我一旦放下不斷出現的想法和感受,就能騰出空間,讓更深層的事物在我腦海中浮現,像是深刻的見解、問題的解決辦法,以及真正的超然體驗。
我學會將思緒回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上
時至今日,我已練習靜心三十年,很快就能進入一種無念無感、非常安靜的狀態。我如果真的注意到某個想法或感受出現在腦海中,或是留意到周圍實際發生的一些事情,只會在心裡記下,然後就回到我腦海中的平靜狀態。在某種意義上,這會讓你全然處於當下,是種透過「意識到當下」或「注意到當下」而達到的精神狀態,但大多數人很難做到。我們往往會陷入過去的痛苦、對未來的擔憂,或是為了逃避現在而創造出來的各種幻想中。學會回到當下,回到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上,這不僅是掌握時間的第一步,也是掌握自己的第一步。
在「集感力」狀態下,你可以不加評判地觀察思想和感受,允許一切存在而不需要判斷是「壞」還是「好」
這種不加評判的觀察行為,有助於你更有效地掌控所思所想,從而帶來平靜、明晰和專注。有大量文獻指出靜心的科學益處:減少憂慮和壓力,改善記憶力,更專注,更少出現情緒反應,更好的自我洞察力、道德感和直覺。此外,某些腦波會變得更為顯著,包括希塔波和戴爾塔波。在這些腦波狀態下,更可能產生靈機一動的創造力、想起被遺忘的回憶、體驗到栩栩如生的夢境。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與非靜心者相比,長期靜心者的大腦退化程度更低。此外,靜心似乎會增加大腦用於學習、記憶和情緒調節等關鍵區域的面積,並減少跟恐懼、焦慮和壓力有關的區域面積。
觀看你的想法和感受儘管靜心有這些已知的好處,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好處」的科學解釋則尚無定論。靜心的許多好處,是與我們的大腦如何工作、思想如何產生,以及思想來自何處有關。這突顯了「意識」的問題,在科學上也被稱為「意識的難題」。
意識之所以是個「難題」,是因為物質世界與非物質世界存在一道鴻溝
思想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會有「感覺」這種體驗?這個由心智、思想和感覺組成的非物質世界,就是我們所認為的意識。有些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了解意識從何而來、如何運作;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我們根本還沒摸到答案的表面。結果越來越多學者轉向量子物理學來解釋意識的奧祕。
「觀察者效應」在一百多年前被發現後,意識的相關證據似乎已經跟量子理論分不開關係。一些科學家得出結論:意識必須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被納入量子理論。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其他人則不這麼認為;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傾向於認為月亮就在那裡,就算我沒看著它。」不同於愛因斯坦,曾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羅傑.潘洛斯指出,意識不僅影響量子力學,也因為它而存在。潘洛斯認為,人類大腦中有些分子結構,會對量子事件產生反應,而改變其狀態——就像粒子對觀察者效應產生反應時一樣。儘管受到科學界的挑戰,潘洛斯依然不為所動。
此外,自潘洛斯的研究以來,其他人發現了生物體內存在量子效應的證據,例如遷徙鳥類使用量子力學進行導航。因此,雖然似乎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量子理論可以解釋意識,但我們還是很難相信意識的純物理定義可以解釋「觀察者效應」這種已被證實的現象。
當注意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發生,但不執著於此,你的體驗就會擴大
你可能會意識到,你不僅是你的想法和感受的總和。你可能會體驗到自己是個觀察者,正在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許就跟物理學發現的觀察者效應一樣。最重要的是,你將產生集中感知力的腦波狀態,這是改變你時間體驗的關鍵,也是後續所有練習的基礎。你在靜心時,沒辦法與腦袋裡的想法或念頭抗爭,但透過練習,你能允許一切想法自然發生,但不會執著於此。
我今天能做什麼?雖然這項練習是後續所有練習的基礎,但也可以當成獨立的練習,好讓你獲得更深層的智慧和清晰思路。在集中感知力的狀態中,你完全處於當下,擺脫了對過去的遺憾以及對未來的恐懼,處於一種「不加以評判地觀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狀態。你可以好好利用這種更平靜、清晰又專注的狀態,自問一個你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例如:我今天能做什麼?當你獲得了需要的明晰或完成感時,慢慢睜開眼睛。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設計思考,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