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方舟文化出版《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擁有「接納力」讓我們不必只是隱藏自己的感受,而是懂得學習在生活中與情緒和平共處
我想要先給你一點信心。
人類在出生之時,都擁有完整的接納力,我們不會批判自己的身材,不會擔憂別人的評價,不會厭惡自己。當我們開心、舒適,我們咧起嘴大笑;當我們不開心、不舒適,我們便皺起臉大哭。也正因為一切那麼自然、流動,我們的感受不需要忍耐、壓抑,所有都是當下發生、當下消散。
但隨著我們日漸長大,如此自由自在的生活卻已不復存在,因為人類也有社會化、融入群體的需要,我們勢必得做一些退讓,以求得到其他重要的東西,像是友誼、感情、職場表現等。
接納力不是全有和全無的議題,而是和你自身的平衡有關,不要追求完美如嬰兒時期般的狀態,因為那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你。現在的我們更適合時刻保持彈性,在與不同對象、事件的互動下,運用你的內在智慧,找到屬於你自身的平衡點。
這些狀態可能說明你的「接納力」缺乏中⋯⋯
一、經常處於「低頻率」的感受
在我的講座和諮商裡,你一定不會聽到我將情緒分為「正向」或「負向」,因為情緒沒有對與錯、正與負。但是我們卻常搞錯重點,認為將感受表現出來一定不好,我們也會責怪將壓力展現出來的人,覺得他不成熟。(瞭解更多關於「情緒」你不知道的事,延伸閱讀:蘇予昕諮商心理師:關於你所痛恨的那些「負面情緒」)
我更喜歡把情緒分為讓你感覺比較舒適的「高頻率」與比較不舒適的「低頻率」。意識能量學宗師大衛.霍金斯博士(David Hawkins, Ph.D.)在他的著作《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Power vs. Force)中用科學儀器測量,發現人在不同感受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物理振動頻率。
以數字到一千作為判斷級別,從最高的「開悟合一」 (700-1000)、「平靜」(600)、「喜悅」(540)、「愛」(500)、「智慧」(400)、「寬 恕」(350)、「真誠友善」(310)、「信任滿足」(250)、「勇氣」 (200),以上皆為高頻範圍。而二百以下則算是低頻,像是「驕傲」(175)、「憤怒」(150)、「貪婪上癮」(125)、「恐懼」(100)、「悲傷」(75)、「絕望放棄」 (50)、「罪惡自責」(30)、「羞愧」(20以下)。
情緒來襲不會挑你有空的時候,更多是在你最急忙、最關鍵、最低潮時來到你面前,如果沒時間馬上進行探索,我通常會先簡單的辨識出「我現在的感覺如何?」然後輕輕地在心裡對它喊話。
二、「永不滿足」(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狀態
永不滿足聽起來真是有鬥志又激勵人心,好像我們得保持虛空,才能裝得下更多成功,但在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博士於《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中提及,我們大家都活在一個提倡「永不知足」的文化當中,好似若你想高人一等,就得拚命去獲得更多,以消弭這股匱乏感。而這樣要求自己維持「過度渴求」的狀態,反而使我們每個人都更加自卑、相互比較、冷漠抽離、彼此敵對。
布芮尼表示:「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不願意接納自己的脆弱與不安,失去自信參與世界的能力。」
三、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時不時困擾著你
這個名詞是由完形治療 (Gestalt Therapy) 之父波爾斯(Fritz Perls)所提出,意指那些生命中沒有好好完結的篇章,會不斷地用各種形式獲取我們的注意力;像是常見的「遺憾」、「悔恨」、「罪惡感」,或是在心裡不斷揣測的那些「如果」。請你試問自己,是否還有一些無法忘懷、無法原諒的情節,會在很多時刻跑出來、左右你對這世界的看法,束縛住你的心,那可能是我們還沒接納當時的自己,我們還沒為自己的過去播放完結篇,反而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重新檢視這些過往,找找當中糾結的點,有沒有不被原諒的那個自己。
這些徵兆不是用來判斷你的好壞,而是讓我們帶著清楚的意識看見自己現在發生什麼,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地提升對自己的接納,無需再耗費大量心力來討厭自己、抗拒命運。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職場、溝通技巧,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