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你總感覺疲憊嗎?卸下「人格面具」3準則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關於你所痛恨的那些「負面情緒」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出版《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為了被喜歡而戴上「人格面具」,卻阻礙了你的命運

在榮格心理學中,有個和「陰影」相對的名詞叫做「人格面具」(Persona),它指的是我們渴望這個社會看見的那一面,通常我們會竭盡全力地讓這一面發揚光大,而這一面也非常受到我們自己的接納。

人格面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存在價值,它協助我們融入社會、適應制度與禮俗、建立親密關係、追求成就與目標,可說是我們「打造人生藍圖」的必要條件,但,如果我們誤以為面具就是完整的我,那鐵定會出大問題。

別戴著人格面具,忘記自己

別戴著人格面具,忘記自己

紐約資深編輯——莎拉・奈特(Sarah Knight)在其著作《改變人生的魔法:管它去死》 (The Life Changing Magic of Not Giving A F*ck)裡描述,曾就讀哈佛大學的莎拉是眾人眼中的資優生,父母、親友給的幾乎都是讚美、誇獎,但這卻差點摧毀她前半輩子的人生。

因為她為了達到別人這些讚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不容許自己偷懶,畢業後在競爭激烈的紐約出版界打拚十五年,無論薪水、職位、名聲都相當過人,但在得到一切的此刻卻迎來人生最憂鬱的低谷時期,無論待在家、去工作、或是上班途中的一分一秒,都令她痛苦到難以呼吸。最後莎拉決定離職,拒絕繼續活出別人期待的樣子,開始活出自己。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就是不快樂?」很多人都曾在某些時刻出現這個聲音,但其實,對於「過度努力的完美主義者」而言,這份「不快樂」真是來得恰到好處!

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

親愛的,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吧!

你的人格面具也包含「過度努力」的症頭嗎?

如果你總是感覺休息了還是疲倦,放鬆時感到罪惡,你可能戴著你的「人格面具」太久時間了!

卸下「人格面具」3準則:

準則1. 減少他人評價對自己的影響

準則2. 不再因為完美主義,把重要的事拖到最後一刻,或遲遲不肯開始

準則3. 別總為自己設定太高的目標,進而停不下來

其實所有成功的光輝璀璨,都是燃燒著失敗所積累的殘骸。我們不可能要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也總可能會受到和自己預期不同的評價,除了懂得獲取意見,更應該學習忽視惡意。

拖延症似乎快成為現代文明病的一員了。但有時候拖延不代表我們不重視這件事,反倒是太重視了,重視到不知怎麼開始。拖延型的完美主義者容易有「非黑即白」的二分化想法,要嘛做到最完美,要嘛擺爛放棄,但我們可以試著學習待在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找到「也許不完美,但更有用的方法」。

心理學博士亞當・奧特(Adam Alter)在討論成癮行為《欲罷不能》(Irresistible: The Rise of Addi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of Keeping Us Hooked)中提到:「設定一個又一個目標,就是完美主義的概念……當你把人生視為一系列必須達成的里程碑,你就『幾乎總是處於失敗狀態』」。 當你成功時,等於瞬間失去追求成功的意義感。

「所以我們不是因為成功不如預期而悵然若失,就是因為失敗而失望」作者亞當・奧特如是說。而現代人的成癮已經不再侷限於菸酒、毒品和賭博,更多完美主義者是對工作、對運動這些表面上看似「積極向上」的行為成癮。

你不喜歡的你,跟你喜歡的你同等重要

你不喜歡的你,跟你喜歡的你同等重要

發現了嗎?生命課題不斷重複,直到你放自己一馬。(延伸閱讀:《蘇予昕諮商心理師:關於你所痛恨的那些「負面情緒」》

許多人疑惑,為什麼心理師那麼愛和來訪個案探索過去經驗、兒時回憶,不能就好好討論此刻的困擾嗎?但人類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永遠無法真正客觀,都是透過自己的「內心三稜鏡」看待世界。

光是經歷並不足以成長,得正視、承認、療癒、並把責任拿回來,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職場、情緒溝通技巧,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2022最新專訊】

擺脫夾心餅乾,展現領導才能—主管敏感度暨溝通力專訓

擺脫夾心餅乾,展現領導才能—主管敏感度暨溝通力專訓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