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地緣政治遍地荊棘 COP27歧路難行,氣候融資為轉型帶來一線曙光

地緣政治遍地荊棘 COP27歧路難行,氣候融資為轉型帶來一線曙光

本文由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今年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通過30週年,也是第21屆締約方會議(COP)達成《巴黎協定》7週年。巴黎協定是有史以來,首度由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必須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並以1.5攝氏度為目標,以避免發生不可逆的全球氣候災難。各國原則上同意共同努力以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並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資金手段。在巴黎,各國還承諾提供旨在通過國家自主貢獻(NDC)減少排放的計劃,每五年進行一次審查,以追蹤其努力的進度。

多數國家仍認為必須在十年內,將碳排放量減少45%

2021年格拉斯哥的COP26會議中,舉行第一次審查會,各國面臨不同程度的COVID-19影響和國際間合作,多數國家仍認為有必要在這十年中加快行動,將碳排放量減少45%,達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格拉斯哥公約》中還包含關於需要淘汰低效化石燃料的聲明,多數國家再次重申尚未實現的目標,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

然而許多承諾缺乏實施細節。原本期待在今年的COP27應該帶來進展、更清晰的實施細節,然而,隨著日前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COP27會議,在地緣政治的衝擊下,期待落空;不斷升高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改變冷戰後的全球秩序。這些轉變的特點是,全球治理薄弱、衝突加劇、多邊主義和反對自由貿易,以致在最需要協調解決全球氣候緊急情況的時候,失去了國際合作的動機;聯盟、貿易關係和供應鏈反而從全球化轉變為區域化,國內利益和地緣政治裂痕成為優先考量。

在2019年COVID-19和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全球化的部分瓦解和重塑已經開始。這兩個巨大的危機,再加上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更惡化此一趨勢,很難找到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尤其在國家之間不信任和兩極化政治分歧的時代,變得更加不切實際,而三大地緣政治問題有可能阻礙COP27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https://kscthinktank.com.tw/%e4%bc%81%e6%a5%ad%e5%a6%82%e4%bd%95%e7%ae%a1%e7%90%86%e4%ba%ba%e7%82%ba%e7%b3%bb%e7%b5%b1%e6%80%a7%e9%a2%a8%e9%9a%aa%ef%bc%9f%e4%bb%a5%e4%bf%84%e7%83%8f%e6%88%b0%e7%88%ad%e8%a1%9d%e6%93%8a%e5%85%a8/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全球能源危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隨後的國際反應,進一步削弱G20和聯合國等關鍵多邊機構。俄羅斯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裂痕阻礙氣候對話的焦點,俄烏戰爭引起國際間大型經濟體的相互制裁,抵銷了COVID-19之後恢復中的全球食品、商業和能源產業的努力。制裁和戰爭動態,正在將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品和天然氣出口國自國際貿易體系中移除,導致了能源價格急劇上漲和能源供應不穩定,改變了對化石燃料的短期需求,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依賴。能源市場解體迫使各國優先考慮國家安全和國內利益,而非先前達成共識的排碳目標。(延伸閱讀:企業如何管理人為系統性風險)

在短期內,各國基於安全目的,將重點放在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上。俄烏戰爭讓即使是綠色領先的歐洲也被迫重啟燃煤電廠,並從友好的貿易夥伴那裡大量增加進口昂貴的液化天然氣(LNG)。另一方面,對俄羅斯的行動保持中立的能源進口國,正在充分利用價格波動和能源不安全的氛圍,攫取創紀錄的能源利潤。這些現象暴露了石化燃料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俄烏戰前,全球能源市場還沒有那麼混亂時,石化燃料仍占2019年能源供應總量的80%,再生能源占能源供應總量的3%。戰爭造成立即的能源危機,未來全球需要在中長期內實現更陡峭的排碳曲線,才能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但目前排碳技術仍待突破、減少需求、能源效率計劃或轉型的經濟模式仍是很大的挑戰。

地緣政治遍地荊棘 COP27歧路難行,氣候融資為轉型帶來一線曙光
Total Energy Supply (TES) by source world 1990 to 2020( Source: Research Gate)

中美關係緊張,預期中美將專注於自己的單邊努力

第二大地緣政治問題是美中之間日益加劇的衝突。在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COP26美中氣候協議已被取消。儘管該協議並沒有實質性地改變遊戲規則,但仍展現中美願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信心。從COP27中,預期美國和中國將專注於自己的單邊努力,誇耀國內在減排方面的政策成就和目標,而不是致力於對話和政策協調的努力。

在與中國的氣候談判破裂兩周後,美國批准了其迄今為止最具野心的氣候計劃:《降低通脹法案》(IRA)。與華盛頓的脫鉤政策一致,促進美國清潔能源製造業,以減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

中國為了和西方國家競爭,專注於確保能源、食品和其他為中國經濟提供動力的關鍵供應鏈的安全。這也是10月底中共二十大的主軸之一。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高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將在此背景下發揮作用。最近的一份世界銀行報告強調,私人企業的參與對中國實現碳中和至關重要,將更可預測的監管以及進入市場和金融,更加速提供市場解決方案、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刺激技術創新和填補所需的14兆美元資金缺口。中國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7%,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能向低碳經濟轉型,全球氣候總體目標仍將無法實現。

地緣政治讓能源供應及航運等益加複雜化,因此追求清潔能源革命,意味著應對更複雜和關鍵的供應和運輸系統、能源的效率及優化,與循環經濟,進行全面轉型。

氣候融資的歧見

COP27的另一個特點是新興市場和歐美國家之間的緊張局勢加遽,氣候變遷和自然災害增加的成本,讓氣候融資成為COP27的焦點(也是最激烈的)對話之一。來自已開發國家每年的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尚未完全兌現,過去一年新興國家面對極端天氣事件並未減少,他們需要數兆美元來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方案以及損失。即便看到更多關於金融框架的承諾和新想法,但面對通膨、資本上升和預算等,氣候問題可能不在各國的優先項目。氣候融資和歷史責任方面的分歧,短期內不易得到共識。

在COP27悲觀的地緣政治背景下,聯合國發出警訊,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攝氏2.4至2.6度。儘管石化燃料在短期內增加,相對地,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投資也在快速增加。國際能源總署(IEA)2022年能源展望強調,全球對所有石化燃料的需求將在十年內達到頂峰,全球能源危機將迫使各國認真考慮低排放能源,以降低供應鏈的脆弱性。

IEA著眼於當前政策——特別是美國IRA、歐盟的Fit for 55計劃和REPowerEU、日本的綠色轉型(GX)計劃、韓國將在能源結構中增加核能和再生能源的部分,以及中國和印度也對清潔能源列出具挑戰性的目標——預測煤炭使用量在短暫攀升後將在未來幾年內下降,天然氣需求將在本世紀末達到穩定水平,電動汽車(EV)銷量的增長,使石油需求於2030年趨於平緩。以上承諾取決於各國的政策配合。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政治不穩定、全球衰退迫在眉睫和黑天鵝危機的時代,這是一個艱鉅的挑戰,需要公務部門和私人企業共同努力。

今年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通過30週年,也是第21屆締約方會議(COP)達成《巴黎協定》7週年。巴黎協定是有史以來,首度由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必須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並以1.5攝氏度為目標,以避免發生不可逆的全球氣候災難。

投資成為具有變革性影響的氣候融資的主要引擎

事實上,政府的法規遵循和私人企業準備和配合,企業和投資界現在了解氣候變化的財務影響,並開始重塑資本分配方式。投資者對政府政策宣示作出了積極回應,這些宣示明確將能源安全的地緣政治問題與排碳議題連結起來。隨著地緣政治利益與氣候優先事項的整合,可以預見投資成為具有變革性影響的氣候融資的主要引擎。

以「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為例,2020年全球新創市場規模估計為19億美元,預估2030年的規模將擴增至70億美元。ESG投資、技術改進、能源效率以及低排放市場的企業對企業合作,都構成了許多轉型的機會。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工研院企業淨零風險管理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