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 博思講堂Bossthinking101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他X的!為什麼又改辦法了啊!」
一大早,辦公室裡就傳出咒罵聲,因為業務打開電腦看見最新的業績獎金辦法,一陣討論之後大家不禁罵了出來,對於公司已經公告的獎金計算標準在年中又做修改,不僅覺得非常不公平,更有被公司佔了便宜的不悅,雖然大家尚未仔細地精算最終的結果,但是群情激憤就是覺得老闆不想發這麼多業績獎金才會改辦法…
Morris在辦公室裡聽見外面沸沸揚揚的吵雜聲,心裡雖然想要出面緩頰,為新的辦法做解釋,但卻始終沒想清楚該怎麼說,因為,老闆沒多說地一聲令下,使得他這個業務主管也落得「裡外不是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在不同型態的企業經營模式裡,決策的速度一直都是中小型企業的優勢,但是,決策的品質和制度的建立與落實,卻也是隨之而來經常出現的關鍵問題所在,因為習慣由老闆一個人的獨立判斷與決定,所以可以很快地就做出決定,並且雷厲風行地要求下去。
但是這些決策一旦有錯或是並不恰當,很少會有人願意事先去提醒老闆,或是當老闆自己覺得不妥,又會反覆地改變已經決策的事情;這些狀況最後都會成為增加組織管理風險的原因。
公司利益 vs. 決策品質,怎麼抉擇?
但身為中小企業的老闆也許會覺得不以為然,因為,在極度競爭與求生存比什麼都重要的情況下,沒有適當的資源可以做好決策的品質,「朝令夕改」總比「不決策」或是明知有錯而不修正好吧!
這樣的想法雖然反應了企業經營的真實面貌,但若考量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妨參考「理性決策理論」(Decision Making Theory)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做好決策,而這個方法就是基於3個基本的步驟,在我們做決策之前應該有3個基本的動作:
1. 情報活動(Intelligence Activity)
透過長期且深入地收集各種營業所需的情報、資訊、人事、制度、輿情、員工戶與觀察,來做為基本參考。
2. 評估活動(Evaluate Activity)
根據已經有的各項資訊與情報,對於決策事項的執行方式做深入的評估,並權衡其可行性與優缺點。
3. 選擇活動(Choice Activity)
根據前述的評估,對於所做的各項可能的做法作出最終的決策。
不必想像這3個基本的活動或是非常複雜的決策模型,即使是您一個人做決策也應該透過這3個步驟來檢視自己即將做出的決定,正所謂「三思而後行」大概也是一樣的意思吧。
別幫老闆養成壞習慣!提升公司決策品質!
其實很多時候老闆的朝令夕改,也不全然真的是因為資源有限所造成,常見的情況是:強勢的老闆+慣於沈默的主管=粗糙的決策,所以,要避免因為老闆缺乏周全思考就做出決定,或是反覆變動已經決策的事情造成管理上的困擾,作為企業經理人應該要有反映真實問題的勇氣,但如何向上溝通與管理也是重要的學習:
1. 不公開反對原則
切勿於公開場合或會議反對或質疑老闆的決策,儘可能與老闆在1 on 1的機會提出你的建議。
2. 不做事後諸葛原則
不要在老闆做出決策並且實施遭遇困難,才提出你的見解與想法,要勇於在錯誤決策被執行前就提出建議,以減少不必要的虛耗。
3. 不做傳聲筒原則
請不要以其他同仁或是同事的意見為幌子,或是代替其他人跟老闆表達對於決策的反彈,要以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作為建議的基礎,因為企業決策不是取決於「民意基礎」,而是考量績效與可行性優先。
4. 不做人身攻擊原則
千萬不要因為要說服老闆,或是證明自己的論點的正確,而批評或是凸顯其他人的缺點與曾經犯下的錯誤,以免模糊焦點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5. 以方法論為基礎
如同前述的「理性決策理論」,要以完整的情報收集和可行性分析來說名你的見解,而非以感覺或是單純的情緒判斷為依據。
誠實的烏鴉 vs. 聽話的八哥
當我們能夠清楚知道自己應該遵守的原則之後,要在公司利益與老闆的決策風格之間找到適當的建議時機已經不難了,你無須總是順著老闆的想法與意志去附和,應該依照對公司最有利的方向去提出看法,協助老闆做出最佳品質的決策,並且儘可能降低不必要的任性變動或是獨斷獨行。
因為,企業的長期發展與持續成長,除了公司有明確的目標與良好的發展計劃以外,企業的經營團隊能夠以有效的領導手段,和好的制度規章驅動團隊,絕對是可以提升計畫的執行效率,進而增加達成目標的可能性。所以,不是不能朝令夕改,而是該如何不斷提升決策品質,讓團隊建立認同感與對組織及領導人的信心,也是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延伸閱讀:新手主管的煩惱:策略發展、年度計畫傻傻分不清!5個步驟,幫助你磨出好策略!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訓練課程,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