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3步驟有效整理資訊,增加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0513_魏美棻知_識煉金師

本文由 知識煉金師魏美棻老師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手邊有落落長的記憶碎片,可能是要購買的物品、可能是開會前要做的簡報提醒等,看著這些列出來的「待辦清單」,怎麼覺得思緒更混亂,心情更低落了呢?

3步驟有效整理資訊,增加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沒有歸類或被定義的資訊,都只是雜訊

清空大腦時,列完條列事項的瞬間會很有成就感還有清晰感,但接下來煩躁感就會出現,實在太多要被完成的東西了,做清單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掌握到底還有哪些必要執行的事物,不會因「不確定感」讓自己處於焦慮狀態,心裡有底的感覺很重要。

沒有再次整理過的資訊,在重複檢查跟閱讀時,又會需要進行「查找」,這個對於注意力跟精力都是很耗損的,為了讓自己減輕這樣的負擔,我們會將資訊做再一次的處理,讓它放到應當要有的位置上:此時的分類依據會是:處理的時機、遭遇的場景。

3步驟有效整理龐大資訊,增加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4

明確的時機與情境是判斷點,讓思緒不再飄浮不定

如果有機會參觀工廠或是看見影片,要讓產線製作快速,流水線的處理是很必要的,每位技術員或是機器只做專屬自己的動作:抽、拉、壓、挑、組等,下一個人再進行下一組動作,如此一來每個位置都很好上手,儘管是新人進來也可以快速熟練工序。

整理清單也是如此,執行的時機可先簡單分為:下一步行動清單、等待清單、將來清單。先將資訊分類為即將要執行的、或是需要等待他人回應的、以及不用現在做的,把執行與否先做個區隔,才能將需要與他人配合的先執行完畢,並做好追蹤與提醒的準備。

下一步行動清單裡面再加上情境歸類做統一處理,譬如需要回的電子郵件跟要跟顧客聯繫的電話,同樣屬於「聯繫」類別,但是使用的工具不一樣時,還要再進行一次狀態轉換,倒不如能夠一次打完電話、集中處理信件、一次出門完成採買,在時間的安排上就會更有效率。

無法被分類或執行的,代表訊息拆解得還不夠明確

儘管你知道要聯繫客戶或主管,但是這通電話或信件卻遲遲無法被執行,因為連繫只是最末端的動作,聯繫的內容才是核心主軸,內容中要執行的動作又可能會包含:聯繫/詢問、檢視/查找、製作/輸入、思考/決策等,像俄羅斯娃娃一般打開一個還有一個,一個套一個的連續任務。

譬如說要給同事一份宣傳稿的範本,除了截止日期、寄送對象之外,要給什麼樣的規格?要給什麼樣的形式?要給什麼樣的素材?要製作的初衷與注意事項?這些都是必須被考慮的,這些若沒有先被確認,就會發現自己又落入往往返返的聯繫膠著狀態了。

檢視的時候如果發現過去的資訊太舊無法使用,宣傳稿的範本是需要重新規劃製作的,那新資訊的查找、資料的彙整、內容的呈現等,包含了查找、思考、聯繫、整理、製作等動作,這些很難一下子處理完,光處理一件就佔一段時間,若有需要搜尋的各項任務能集中查找就比較省時了。

3步驟有效整理資訊,增加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2

學會訊息的處理,同時訓練做筆記的關鍵技巧

做筆記時你會發現從聽到抄下來難,整理抄下來的資訊也難,難的原因在於「篩選」、「拆解」、「分類」的技巧掌握度不夠熟練。

1. 篩選:能在接收資訊時篩選出「哪些叫做重要?哪些資訊不要?」、分辨「是只有訊息接收還是要有下一步執行?」與決定「是現在做?等一下做?給別人做?還是要等別人回應?」

2. 拆解:資訊裡所包含的材料、動作與步驟,譬如:思考、閱讀、規劃、聯繫、出門等。

3. 分類:能夠將拆解完的訊息置放到應該的位置上,譬如下一步行動清單、等待清單、將來清單等。

整理資訊的操作流程3步驟:

1. 移轉:清空大腦抽訊息到筆記中 → 降低腦袋負荷量

2. 拆解:將抽出來的資訊進行內容拆解與定義 → 降低執行複雜度

3. 分類:將拆解後的內容置放到該有的位置 → 降低檢視干擾度

不是硬逼自己習慣成自然,而將這些必要的步驟進行操作,並逐一地調整自己覺得不順的地方,直到操作很自然,才有機會變成習慣,處理事務也就會更加輕鬆而有效率,希望這些對你有些幫助。

3步驟有效整理資訊,增加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3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