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怎麼看出「會賺錢」的財務報表?不可不知的3大周轉率

怎麼看懂企業財務報表?其中不可不知的3大週轉率

本文摘自商業週刊《憑直覺看懂會賺錢的財務報表》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解讀財務報表的4個分析法試著分析比較百分比、比較過去歷史資料,或是與同業其他公司做比較

解讀財務報表的4個分析法:試著分析比較百分比、比較過去歷史資料,或是與同業其他公司做比較

關鍵在於將4個分析法「加以組合」:了解財務三表後,再將4個分析法加以組合會更好解讀。例如:將「比率分析」與「時序分析」結合,「A公司的銷貨收入,過去5年之間以年平均3%的幅度成長」等,以更總體(macro)的觀點進行分析。

財報分析的基本是「3個觀點」與「4個方法」

從第3章開始,我們來說明財務報表的具體分析法。在分析財務報表時,最重要的是具備分析的觀點,以下將觀點收斂成以下3個:

  • 收益性(有沒有賺錢?)
  • 穩定性(不會破產倒閉吧?)
  • 成長性(今後規模會不會擴大?)

透過闡明這3個觀點(疑問),財務報表便會立體地浮現出公司的實際狀態。那麼,該如何從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得出自己想要的資訊呢?在財報分析上,主要使用以下4種分析法。

數值分析

檢視財務報表中實際的數字(金額),判斷公司經營狀況的分析方法。藉由檢視銷貨收入與資產等金額的數字大小,很容易判斷該家公司的規模。

比率分析

將數個數字組合後,計算出百分比(%)的分析方法。例如:1億日圓的銷貨收入中,銷貨成本為6,000萬日圓,則銷貨毛利占比(毛利率)為40%。透過計算比率,從表面的數字(數值分析)判斷實際經營狀況,更能夠以直覺迅速掌握公司內部狀態。

時序分析

與過去數字做比較,檢視當期數字是增加(上升)或減少(下降),藉以分析經營狀態的方法。這就像參考以前的成績,能夠以長期觀點來判斷該公司是否處於成長的狀態。此外,與公司現今的狀態比較,易於理解並判別公司狀況好壞在哪裡。

其他公司比較分析

藉由比較同業其他公司財務報表的數字,分析公司的經營狀態。例如:A公司的銷貨收入與前年相比成長了10%,但對手B公司卻成長了40%,這可能解讀出「A公司雖然有成長,但已經被B公司奪走市場占有率」的假設。透過與其他公司做比較,能夠想像該家公司處於業界何種地位。

以上4種分析法為財報分析的基本。

快速整理:

① 分析手法分為「數值分析」、「比率分析」、「時序分析」與「其他公司比較分析」4種。
② 「數值分析」能了解公司的規模,「比率分析」則能了解經營的實際狀態。
③ 「時序分析」能夠判斷公司經營趨勢的好壞,「與其他公司比較分析」則能夠定義該公司在業界的相對位置。

正確理解「營運資金」即使產出利益,若營運資金不足就糟糕了!

若營運資金不足,則資金調度將惡化導致經營困難:

若營運資金不足,則資金調度將惡化導致經營困難:在應收付交易中,收入的收現與費用支付會產生「時間差」。為此,在收入收現之前要能夠繼續經營,就得仰賴營運資金來支持。若營運資金不足,資金調度便會惡化。

營運資金的功能在於消除現金進出的時間差

分析資金調度的穩定性,可藉由檢驗營運資金的數值得知。

所謂營運資金,指的是「公司繼續經營所需的必要資金」。例如:某製造公司製作並銷售了價值500萬日圓的商品,必須支付100萬日圓的材料費,剩餘的400萬日圓則用於支付租金、人事費、新的材料費,然後再製作商品來銷售。如果這一循環能夠持續下去,繼續經營便不成問題。

但實際情況卻如是,商品價款的收現與費用支付之間會產生「時間差」。例如:本月初以應付方式(後付)購入的材料費用①,在次月月初支付應付帳款100萬日圓②。但用購入材料製成的商品,卻得等到再次月的月底才能夠收到商品價款(現金)500萬日圓③。在此之間(次月初到再次月月底之間④),當然也會產生諸如:租金、人事費等種種經營成本,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此時公司需要的是營運資金,若有能夠支應次月與再次月所需經費的資金,公司就能夠繼續經營下去。換句話說,營運資金是「用於填補收入(收現)與費用(支付)之間時間差所需的資金」。 如果營運資金不足,即使帳面上有利益產生,實際上資金見底而無法支付各項費用的情況下,公司就落入了所謂的「黑字破產」。所以,分析資金調度的穩定性中,確認公司有沒有營運資金、有多少可用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所需的營運資金會隨支付條件與銷貨收入而不同

公司繼續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金額,可以從財務報表中的數字具體求出。

應收帳款與存貨(庫存)屬於「尚未變現為收入之前的資產」(存貨可以視為商品,銷售後便可成為收入)。相反地,應付帳款則是「尚未支付的費用」,將二者相減,便可計算出繼續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暫時必須支應的金額)。

此外,上述針對營運資金的說明必須再強調二點:

其一,所需營運資金會隨著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支付條件而不同。例如:若應付帳款的收現期間延長、尚未收現的帳款增加,營運資金會相應增加,進而壓縮到資金調度的空間。

其二,所需營運資金也會隨著銷貨收入的規模而改變。通常支付期程是固定的,如果銷貨收入增加,則應收付金額會相對提高、庫存也會增加(在前面「營運資金的功能在於消除現金進出的時間差」的案例,若銷貨收入增加2倍,則應收帳款將增加到1,000萬日圓,應付帳款則為200萬日圓,所需營運資金也會增為800萬日圓)。換句話說,如果銷貨收入增加了2倍,甚至10倍,則所需營運資金也自然增加了2倍或10倍。

因此,就算銷貨收入增加,也不代表資金調度會更輕鬆。倒不如說,即使銷貨收入增加,光是要維持繼續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就很困難了(換言之,穩定性低),而這些公司狀態你都可以透過分析得知。

算出3種周轉率就能知道營運資金所需時間

要知道公司營運資金的條件(必要金額與期間)如何變化,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便是計算「現金循環週期」(Cash Conversion Cycle,以下以CCC簡稱)。

CCC在日語中稱為「現金循環化日數」。這個指標代表在經營活動上所支付的現金,轉變為存貨或應收帳款等其他形式,再轉換為現金回到公司內所需要的日數。CCC愈長,則維持營運需要更多的營運資金。

CCC是從銷貨債權(應收帳款)、存貨(在庫)與進貨債務(應付帳款)三個周轉率(轉換為銷貨或現金為止所需時間)計算得出。接著,我們來一一檢視這三個周轉率吧。(→圖4-1)

應收帳款周轉率

銷貨債權(應收帳款)由發生至回收(以賒銷方式出售商品等的現金化)所需期間。以銷貨債權(應收帳款)占銷貨收入的比率再乘以一年的天數(365)方式加以計算。

存貨周轉率

在庫等存貨轉換為銷貨所需期間。以銷貨成本占存貨資產(→淨資產(股東權益)為「自己的骨骼」,負債則是「鋼鐵盔甲)的比率再乘以一年的天數(365)方式加以計算。

應付帳款周轉率

賒購方式購入原料或商品的價金(應付帳款)由發生至支付所需期間。以進貨債務(應付帳款)占銷貨成本的比率再乘以一年的天數(365)方式加以計算。

最後再執行「①+②-③」的計算,就能夠求出CCC(營運資金所需期間)。

算出3種周轉率就能知道營運資金所需時間

由周轉率的長短尋找資金調度惡化的主因

檢視CCC的計算式我們可以注意到,在三個周轉率中,不論何者的天數改變,所需的營運資金也會隨之增減。觀察公司的資金調度之所以惡化,是在銷貨債權(應收帳款)或存貨的周轉率長期化之際,還是在進貨債務(應付帳款)的周轉率短期化之際。

那麼這三個周轉率各自長期化和短期化的成因又是什麼呢?

例如:①應收帳款周轉率變得長期化,可以認為是為了增加銷貨,因而給予客戶較為寬鬆的付款條件(回收價款的期間拉長)。此外,②存貨周轉率呈現長期化,是當銷貨少於預期,剩下的在庫商品增加之際;另外有一種情況是,預期次年的銷貨可能會增加,因而進貨並囤積大量的原料與商品的時候。

最後,③應付帳款周轉率之所以短期化,可以思考是為壓低商品或材料價格做為交換條件,因而約定在短期間內必須支付價款。此外,也可認為是對供應商的交涉力低落,必須以較為嚴苛的條件進貨。如此一來,現金的流出便會早於流入,明明有獲利但營業活動CF呈現負值的狀況,有常態化的危險。

像這樣,了解三個周轉率的變動會讓所需的營運資金隨之增減。反過來說,調查三個周轉率中何者有長期化或短期化的傾向,就能夠分析出經營危機的具體原因。

有多少營運資金才能夠安心?

那麼,針對營運資金(繼續經營所需的必要資金),持有多少現金才能夠安心呢?最簡單的參考值是「資金流動性比率」。這個指標代表「公司持有多少個月的月營業額現金」,算法是將資產負債表的「現金與存款+短期有價證券」÷「月營業額(銷貨收入÷12)」。

例如:若資金流動性比率為3,表示公司持有相當於月營業額3個月份的現金。也就是說,如果公司連續幾個月的銷貨收入為零,則公司還有3個月持續經營的餘裕。這金額會因業種而有所不同,如果持有相當於月營業額2個月以上的現金,可以判斷經營者「暫時」處於安全狀態。

不過,即使持有的現金未達1個月份的月營業額,如果能夠從往來銀行迅速融資借款獲得所需營運資金,也可能不會發生經營問題。

快速整理:

① 營運資金是填補收現與支付之間時間差的資金。
② 伴隨銷貨增加,所需的營運資金也會增加。
③ 若持有相當於2個月份以上的月營業額,公司可以暫時安心點。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