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提高工作效率爽領成就,讓老闆忙著給你加薪!

提高工作效率爽領成就,讓老闆忙著給你加薪!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生產力的全新定義

當時,外面一堂瑜伽課的收費就高達25加幣;因此,當我就讀的大學推出為期四個月、僅收費60加幣的優惠課程時,我立即報名了。在那時候,瑜伽給我的感覺就只是一窩蜂的流行;不過,看在幾乎所有我認識的美女都報名的份上,我決定嘗試一下。

然而,學期開始之後,我發現自己愈來愈期待星期四晚上的瑜伽課(令我驚訝的是,不再只是因為期待看到美女,更多的是期待課程本身)。這門課跟我習慣的緊湊忙碌生活完全相反,而且,它使我放慢腳步,讓我真切領會到生產力帶給我的種種成果。

我最喜歡這門課的原因之一,在於它結束的方式。在老師結束課程、放我們回到忙碌大學生活中繼續奮戰之前,她會進行一段簡單的呼吸冥想,引導我們回歸當下並覺察自己的呼吸。

這段冥想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但我至今仍記得它對我的幫助。比起我之前試過的任何方法,冥想更能讓我感覺到平靜、清醒和放鬆。

提高工作效率爽領成就,讓老闆忙著給你加薪!_生產力的全新定義

關於生產力的冥想

隨著大學時光的流逝,我對冥想的喜愛日益加深。而我也愈來愈投入這個儀式:從一開始的每天冥想五分鐘,到十分鐘、十五分鐘、二十分鐘,最後我已養成每天冥想三十分鐘的習慣。與大多數人相比,我冥想的時間較長;我之所以選擇冥想,而不是做其他(更有「生產力」)的事情,單純只是因為我太喜歡它了。

許多人把冥想想得過於複雜,但實際上它一點都不複雜。基本上,我就是單純地坐在椅子或墊子上(通常穿著上班的衣服),觀察自己的呼吸起落。我不太採取唱誦,或是專注自己的「第三隻眼」(你大概懂就好了,別管它究竟是什麼)這類儀式。我只是專注在呼吸上三十分鐘。期間心思難免會飄離我的呼吸,轉移到更有趣的事物上;此時,我會把注意力慢慢拉回到呼吸上。然後,我會繼續冥想、覺察呼吸的自然起落,直到三十分鐘的定時響起。有時這過程不免讓人受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冥想儼然已成為我一天中最平靜的時光。

在過去幾年間,除了更深入探索冥想之外,我同樣也持續研究生產力。每當我無法盡全力高效工作時,總會鑽研相關書籍,設法學習提高效率的方法,找出最新的生產力招數,並且大量閱讀所有我關注的生產力部落格和網站。在我發現這兩樣興趣相得益彰、且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時,我決定開始「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計畫。

在那之前,我從未認真想過冥想和生產力之間的關聯性。但當我審視生產力在自己人生各面向所扮演的角色後,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我的冥想儀式和即將推出的一年生產力實驗,是完全不搭軋的兩件事。

問題不在於冥想儀式本身,而在於我個人對它背後思維的理解。我把冥想和正念當成「少做」、「放慢腳步」的方式,但對於生產力,我則把它視為「多做」、「加快腳步」的方式。在我計畫開始的頭幾個月裡,我甚至對自己的冥想儀式充滿罪惡感。照理說,我不是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完成實質的工作嗎?而不是坐在那裡冥想半小時、什麼事都不做!

當我必須在多做三十分鐘的工作,還是冥想三十分鐘之間抉擇時,我幾乎總是選擇工作,利用這些時間多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冥想。 到最後,我計畫中有幾個月是完全不做冥想的。

提高工作效率爽領成就,讓老闆忙著給你加薪!_關於生產力的冥想

以「自動駕駛模式」工作

在那之後的幾個星期裡,我工作的方式變得完全不同。我不再像之前頻繁休息,退一步檢視我的計畫,而是頂著疲倦乏力的身心不停地工作,試著多寫作、多做實驗,愈多愈好。當我開始以更匆忙的步伐工作後,我覺得一整天下來已不再像先前那樣平靜和專注。我的頭腦不再那麼清醒,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再感到興奮——即使我做的工作是我的最愛。最糟的是,我做事情變得不像從前那麼嚴謹,而是更常啟動「自動駕駛」的工作模式。因為上述種種情況,我的生產力大幅變低(關於我如何測量計畫中的生產力,會在第2章詳述)。

這當然不是一本關於冥想的書;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對冥想感興趣。事實上,以我的猜測,你們當中只會有一小部分人願意嘗試。然而,我認為有必要說明冥想背後的思維模式,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放慢腳步,一整天都能平心靜氣、謹慎周延地處事。

冥想之所以對我的生產力帶來巨大的影響,不是因為它讓我在漫長的一天後得以放鬆、腦袋清空,並減輕壓力(它確實有這些效果)。而是因為它令我放慢腳步、慢到足以讓我從容謹慎地處事,而非啟動自動駕駛模式。我認為,人們在努力提高生產力的過程中常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持續「自動化」工作:眼前有什麼任務就做什麼,絲毫不假思索。可是我發現,當你以自動駕駛模式做事時,你幾乎無法從工作中抽離、退一步看清什麼事才重要、怎樣才能創新思維、如何才能更聰明地工作(而非只是加倍努力),以及如何掌控你眼前的工作——而不是全盤接收別人丟給你的工作(大多數情況下,這指的是電子郵件)。

在我停止每天冥想的習慣後,我工作起來變得更像拚命三郎、不再那麼從容嚴謹,這使得我無法更聰明地工作。如此一來,也使得我先前努力獲取的果全都泡湯。

提高工作效率爽領成就,讓老闆忙著給你加薪!_以「自動駕駛模式」工作

和尚及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

當然,並非每個人做事時都同樣謹慎用心。打個比方說,世上最虔誠的和尚成天都在冥想,他一天只花一小時做其他事情,因為他希望慢慢做、充滿正念地做。這位和尚的動作慢得跟蝸牛一樣,他盡可能做得少、盡量以最從容嚴謹的方式去做,並且做得有意義。

與這位和尚完全相反的,是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他做事飛快、自動化、以快打旋風般的瘋狂速度工作。跟和尚不同的是,股票交易員不會經常從工作中抽離,退一步思索其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他只是努力做得愈多愈好、愈快愈好。由於他做事如此飛快,以至於絲毫沒有任何空餘的時間或心力從容慎重地行事。

和尚與股票交易員的做事步調我都已實驗過了(但沒有吸食古柯鹼),我發現兩者對提升生產力來說都不是理想的好方法。冥想一整天可能會帶給你內心的平靜;成天以瘋狂的速度工作,可能會帶給你許多刺激。但生產力跟你「做」多少無關,它只跟你「成就」多少有關。無論你是和尚或是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你都不會成就太多。當你像和尚一樣工作時,工作速度太慢,幾乎完成不了什麼事情。當你像股票交易員一樣工作時,則會因太過急促、無法退一步看清重要的事,以至於無法更聰明地工作,甚至白忙一場。 最具生產力的人,工作速度介於和尚和股票交易員之間:速度快到足以完成每件事,同時又慢到足以讓自己辨識最重要的事,然後從容不迫且用心地執行。

提高工作效率爽領成就,讓老闆忙著給你加薪!_和尚及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

生產力三大要素

雖說在今日,以自動駕駛模式工作不可能讓人變得更有效率,但在過去並非如此。

五十年前,全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薪階級都是在工廠工作。在當時,生產力這事簡單多了:在同樣時間內,你能產出的小零件愈多,你就比別人更有效率、更具生產力。你的工作不會有太大變化,也幾乎沒有空間讓你以更聰明的方式工作。再者,你所做的工作內容,或是工作的時間,幾乎毫無自由決定的權利。

如今,許多人仍然在工廠工作,或是從事工廠類型的工作。但如果你會選擇讀這本書,你從事的應該不是這類工作。你所從事的多半牽涉到更多知識取向、更為複雜且日新月異的工作;而且你比以往任何時候擁有更多的自由,能選擇自己想要做什麼,以及何時去做。你可能沒有完全控制你工作的自由,但你肯定比半世紀前那些在工廠、或生產線上工作的人擁有更多的掌控權。

在今日大多數工作裡(包括那些我做過的,以及本書裡我曾經採訪過高績效人士的工作),光有效能已經不夠了。當你有比以往更多的事情要做、時間更少,但你做事的方法卻有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靈活性時,生產力指的不再是你的工作效能。此時,生產力指的是你「成就」了多少。

這代表著你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聰明地工作,以及更有效管理你的時間、專注力和精力。

在我的計畫快結束前的某一天,我突然頓悟到一點:我所學到的每段經驗,都與三項元素的優質管理有關,亦即時間、專注力,以及精力。

倘若你在工廠裡工作,有效管理專注力和精力並非那麼重要;因為簡單、重複性的工作不需要太多專注力或精力,你只需管理好時間就行了。所以說,如果你九點上班,好好工作八小時,五點下班,你便會拿到應得的工資,過著相對幸福的生活。

然而,今日情況大不相同。我們有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事必須完成,周遭令我們分心的事物排山倒海而來,緊張和壓力從四面八方襲擊,下班後回家還得繼續工作。劫持我們專注力的響鈴和提示成天如影隨形,而且我們比先前任何時候更無暇去做一些養精蓄銳的事情(例如運動、均衡飲食,以及充足睡眠等等)。

在這樣全新的環境裡,最有工作效率的人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還得管理好專注力和精力。

這三大要素都至關重要。倘若你不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即便有再多的精力和專注力也沒用;因為當一天結束時,你完成的事情一定不會太多。倘若你無法集中心力、無法專注在你所做的事情上,就算你很清楚自己該完成哪些有意義的工作,就算你有取之不竭的精力,你還是無法全心投入工作,也就無從變得更有生產力。倘若你無法管理好精力,即使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專注力也是枉然,因為油箱裡的燃料不夠,不足以讓你完成想做的每一件事。

或許最重要的是,倘若你不能管理好時間、專注力和精力這三大元素,那麼你幾乎不可能謹慎用心地工作一整天。

一旦我們浪費時間,就會拖延。一旦我們管理不好自己的專注力,就會分心。再者,一旦我們不再強化精力水準,我們會疲憊,或是產生「過勞」(burnout)。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會分享自己在過去十年間,因為實驗生產力所歸納出來、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同時,我也會花相當多的篇幅,談論專注力與精力的最佳管理方法。我們多數人都不再於工廠工作,生產力也不再是依據我們「做了多少」,而是「成就了多少」,因此,這三大元素至關重要。

正是由於這樣的生產力新思維與新定義,本書才會應運而生。

今日,我們對自身工作的掌控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大,工作份量也比過往任何時候更多。因此,最好的起始點,是先確立值得投注生產力的關鍵事情。假如你不先辨識出哪些事情對自己最有價值、最有意義,就算你投注再多努力,管理好自己時間、專注力和精力都是徒勞。

不幸的是,我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才終於明白這個道理。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