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圓神書活網《最適化的世界:讓一切成為最佳狀態,最理想的未來》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你會在最棒的時機覺醒!
二○二一年十二月,大門會在冬至那天關上──一直以來,我在很多時機點及地方講過這件事。
究竟是什麼大門呢?是對意識「覺醒」的人敞開的大門。
至今雖然也有過幾次轉折點,不過我們全體人類終於要迎接做出最終選擇的時刻了。
在你打開這本書的這一刻,冬至早就結束了。別說是冬至,連二○二一年也都結束了。
無論身處何時,現在這個瞬間、你正閱讀這段話的這個時間點,就有其意義在。
就算是之後才讀到這本書,也因為你已經選擇了「覺醒」才與本書相遇。請放心,繼續讀下去吧。
你要往覺醒的方向前進嗎?
還是要往繼續沉睡的方向前進呢?
不管你選擇了哪邊都沒問題。
我是為了告訴這個世界:「覺醒的時候來臨囉」,才來到這裡。即使如此,我不能、且沒有打算勉強叫醒那些想繼續睡的人。 因為做這種事毫無意義。
無論是誰,我們都是為了能隨心所欲度過人生才誕生的。
我們是自己做決定來到這個地球上。
你的人生,是依你的選擇決定的。
看了天氣預報知道會下雨時,有人會放棄出門,也有人決定帶傘出門。也有認為天氣預報不準,又或是覺得淋一點雨也無所謂,所以不帶傘就出門的人。
跟這個情況一樣,聽到「是覺醒的時候喔」之後,有人會想「好,起床吧」,當然也有「想再多睡一下」的人。就算選擇繼續睡下去,當然也沒關係。
只不過,接下來的人生想以覺醒的自己活著,還是以繼續沉睡的自己生活,這兩者的結果將完全不同。
是什麼不同?又會變得如何不同呢?
決定覺醒的人,接下來會開始逐漸「最適化」。
從日常小事開始,到重要的人生大事,每件事都會如字面上的意義般,在最棒的時機、以最佳狀態發生在你身上。
例如工作,例如有關家人的事,當回過神來,會發現神奇到不可思議的美好命運正等著你。
這樣講完後,或許有人會說:
「是因為吸引力法則在發揮作用吧。」
的確,最適化乍看之下和吸引力法則好像一樣,實際上並非如此。
最適化的概念和吸引力法則的概念,兩者似是而非。
從覺醒的觀點來看,吸引力法則在基本意識上跟覺醒完全相悖。也就是說,嘴巴上說著想覺醒,態度卻不像想覺醒的狀態,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從吸引力法則轉往最適化的時代
吸引力法則出現在《祕密》(方智出版社)這本書。《祕密》是本基於專訪成功人士的電影,在二○○六年於美國出版的書。
根據維基百科條目所述,這本書共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翻譯出版,總銷量超過兩千萬本。對世界的影響力就是這麼驚人。
它將「想法會化作現實」的正向思考為主題,提出吸引夢想或願望的思考方式,在當時是劃時代的概念。
直到現在,這個法則仍是有效的。
吸引力法則就是「宇宙法則」,能適用於每個人,是毫無虛假的實話。
只不過,因為它在靈學界中大流行,導致大多數的意識都偏往「想吸引各種事物」的意識。
「錢也可以吸過來」「還可以吸引車來」「人也可以吸引來」之類的欲望,以及「我一定要吸引成功」的執著,讓地球的能量越變越沉重。換句話說,所謂吸引力法則其實就是自我意念、欲的意念。可惜的是,當眾人發出這些意念時,絕對不會是輕盈的能量。
並不是吸引力法則不好,是大多數人沒有理解法則的背景,僅專注在吸引願望這件事上,就會化身為強烈難解的欲望,讓地球本身的能量越來越沉重。
此外,即使自己並沒有期望什麼,吸引力法則也會發揮效用。
像是在心裡悶悶想著「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我到底想做什麼?」的時候,也會發揮吸引力,將使人情緒低落的人事物吸引過來。
最適化則是只要保持原本的自己,就會自動生效的作用。
嘴上說著「想吸引這個」「想吸引那個」,在偏離原本的自己的狀態下,透過自我或意識中的「小我」(ego)來吸引、強拉事物過來的行為,跟最適化的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想覺醒,就必須超越吸引力法則。
如果選擇繼續沉睡,照原有的生活即可。可是,如果想從現在開始改變,得從吸引力法則轉移到最適化才行。
與地球共存的意識形態,尋照自己的內在力量
現在,地球正輕輕地試著挑起波動。
若是大部分的人能從吸引力法則轉移到最適化概念的話,也能幫助地球的這波進化。
將軌道修正至最適化概念上,可以加快自身的覺醒,增加人生的品質,也能協助加強地球的波動。
這就是與地球共生下,相當重要的意識形態。
究竟該如何才能從吸引力法則轉移到最適化呢?只要不再操縱他人,或是不再被人操縱就好。
吸引力法則的最大優點,就是能隨心所欲吸引人事物到自己身邊。
若想要隨心所欲,就得去控制他人。結果就是打造出一個操縱的世界。
被操縱的世界,架構就像金字塔,形成身分階級制度(hierarchy)。操縱者站在金字塔頂端,操控著底層的人們。操縱者給予被操縱者恐懼或不安,再藉由煽動這些情緒來控制他們──這種架構深深印烙在目前的世界。
錯誤理解吸引力法則,就意味著會跟被操縱的世界同調。
相對的,最適化後的世界就在脫離操縱架構之外。
最適化是在自由意識下發動,使我們想起所謂的自己原本就是個自由意識。
運用吸引力法則時,必須先由自己去意識到想實現的事物。最適化則是自己沒有期望過的事,也會自然實現。總之,前者的基本意識是以「沒有」為主,後者則是以「有」為主。
所以從結果來看,即使發生了同樣的情況,兩種意識概念也完全不同。
若你期望的是覺醒,就必須脫離吸引力法則的意識。
然後,代替吸引力法則的便是最適化。
而覺醒的人,就從此刻開始最適化。
不要去吸引,試著順其自然
我記得自己是從二○一八年開始使用「最適化」這個詞。接著在這兩年內刻意將這個概念傳達給大家。
在此先聲明,我不是想在這本書中說吸引力法則不好。
吸引力法則確實存在,它是宇宙法則的一種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我自己其實非常擅長吸引人事物。
但是,我從某個時候開始對吸引力法則的概念感到疲倦。
為了要吸引,得先訂定「某件事」「某個東西」等目標,然後再去吸引它過來。將目標改稱「獵物」似乎也可通。
這樣就能得到自己鎖定的目標,是件令人開心的事。但在開心的同時,我總覺得不太對勁。
我已經忘了是什麼,或是為什麼讓我開始有這種想法,不過從某個時候開始,我有種吸引力必須要費盡全力獲取它的感覺。
於是,我就決定放棄吸引力法則。
我覺得不要再耗盡力量去吸引,要試著隨波逐流。
決定不再去靠自己解決,只是隨著自然安排。
「主流」原本就存在於這世上。
我親自體驗到,讓自己隨著浪潮起伏後,即使不奮力吸引,必須的事物也會好好地來到身邊。
而且這個做法從未讓我感到疲勞。
不用設定「想變這樣」「想得到◯◯」的目標或願望,也不用去祈禱,周圍的事情就會自然地處於最佳狀態。這就是最適化。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狀態的確是吸引來的結果,不過它是以跟吸引力法則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使這個狀態發生在我們身上。
《祕密》裡提到許多大師藉由吸引力法則改變人生。現在重新看他們做過的那些行為,其實都不是吸引力法則,而是最適化。
可是當時還只是「土象時代」(譯註:指木星與土星在土象星座會合的時代),我認為吸引力法則的概念正好是適合那個時代、淺顯易懂的表達。
大師們的確知道祕密法則。
只要知道這個法則並行動,周遭的事情都會有如奇蹟般逐一最適化。
時代從土象時代轉移到「風象時代」(譯註:指木星與土星在風象星座會合的時代),無論是誰都能像大師一樣生活,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師的時代來臨了。
若提到要步入這個階段的必備條件,那就是覺醒。
在新時代覺醒的人,都會開始最適化。
現在還來得及。
這個瞬間,就是你的最佳時機。
現在正是下決斷的時候。
嘿,起來吧。
一起體驗奇蹟吧。
你的願望為什麼無法實現呢?
刻意運用吸引力法則時,「有所希望」是個大前提。
如同我一直強調的,那個願望如果是原本的自己就有的願望,一定會吸引過來,也就是最適化。
無法順利運用吸引力法則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做到那個大前提。
那個願望並不是你由衷期望的事物,而是將某個人的期望,或是某個人說過「那是最好的」,誤認為自己的,結果出現偏差。
為什麼這樣不好呢?因為你會被這個想法控制。
被「想要那個」「想要這個」的欲求或迫切期望控制、吞噬,這種結果只能說是不幸。
如果這個願望是你自己想要的,還可以勉強接受,但若是其他人的願望,你根本就是被他人控制了。
例如結婚,就算是說「我想結婚。巴不得想立刻找到人生伴侶」的人,只要慢慢問細節,大多會發現真正盼望結婚的是他的父母親。
「想快點抱孫子」
「小孩年紀這麼大了還不結婚別人會說閒話」
正因為這種理由,才盼望女兒或兒子能結婚。
然後,女兒或兒子為了回應父母的盼望,才想要結婚。
父母親的願望,曾幾何時變成了自己的願望。
無法吸引這種願望成真,要說是不幸嗎?其實並不然。
明明運用了吸引力法則來吸引願望,卻無法順利成真的理由,說不定是因為這個願望不是你真正期望發生的事。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狀態才是最適化後的結果。
吸引力法則跟最適化都是宇宙法則,不爭的事實是,它們也經常在運作。
也就是說,最適化從很久以前開始,就在你身上運作。
可是,為什麼現在才說要最適化呢?因為唯有現在,我們才意識到最適化。
無法順利使用吸引力法則,並非不幸。
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控制,才是不幸。
每個人都是為了體驗自己的人生才誕生於這世上。
不屬於別人的,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目前為止的地球上,有些人明明想享受人生,卻為此處處受限。
因為比起多樣化,一般認為照著樣板生活才是對的。
因為人們相信擁有就是豐收。
在那個時代感到難以生存的人,即使想使用吸引力法則也相當吃力,大多無法順利。
意識是自己選擇誕生在世上
當覺得自己:「我很衰。」「只有我吃虧。」的時候,往往會將原因歸咎於自己之外的人,或是某件事情上。就像「都是因為生在這種家裡」「都是公司不對」「都是政府不好」等。
會怪罪別人,是因為沒有「我是自己選擇現在的人生才誕生在這世上」的意識。
我們是自己選擇好所有人生細節,才誕生於地球上的。
自己出生於哪個國家、要當哪對父母的小孩等諸如此類的事,當然都是自己選好的。
這就是靈性層面上的真相。
首先,好好抱持這個觀點相當重要。
如果不知道是自己選擇的話,就會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在這個地方。
尤其是,當環境多次發生令你痛苦的事之後,這個想法會越來越強烈,你會開始責怪自己以外的某個人。
現在會處於這個狀況,是因為你需要體驗這個狀況。
因為想體驗,所以你選擇要出生在這裡。如果沒有這種意識的話,沒辦法擺脫「我只是被誤生在這世上」的想法。
只會覺得「我又不是自願要出生在這裡的」!
當你有這種想法時,只會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
不跟自己產生連結的話,無法發揮自己的力量。
也沒辦法活在真正的人生中。
接著會越來越無法脫離「我很衰」「只有我吃虧」的狀況。
然後,也逐漸開始怪罪別人。
自己無法升學、無法結婚都是父母的錯,覺得在公司不被認可都是上司的錯,薪水低都是公司的錯。如果生病或遭遇天災,全都是命運的錯。
充滿抱怨的人生。
若能覺得「過這種人生也沒辦法」還算好。
可是,正因為不想過這種人生,才會去抱怨。
既然如此,要不要改變做法呢?
在怪罪別人的時候,意識會離自己越來越遠。
要將意識拉回到自己身上。
去意識現在發生的事,全都是自己選好的。
光是這樣,就能找回自己的力量。
找回力量後,眼前看到的風景都會改變。
現在生病的人,說不定必須為此停止工作或是放棄夢想。
這時候,即使憎恨自己生病,也只會讓心情跌落谷底。
在怪罪別人時,「都是自己的錯」也包含在背後原因。
將現在發生的事歸咎於連同自己在內的「某個人」,將責任推給他。
不過,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全部都是自己選擇而發生的。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